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21日,良品鋪子(603719.SH)大幅低開,在觸及跌停板后,股價回升。午后,公司股價更是快速拉升,一度觸及漲停板,股價上演“地天板”。截至收盤,該股漲幅回落至3.42%。消息面上,11月20日晚間,良品鋪子公告,高瓴系旗下的三家投資公司擬以競價交易的方式,計劃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2229萬股,即總股本的5.56%。截至公告日,上述高瓴系股東合計持有良品鋪子2229萬股,股份來源為IPO前取得,持股比例為5.56%,這意味著,高瓴系將在今年11月25日起的未來6個月徹底完成對良品鋪子的清倉。
良品鋪子11月21日龍虎榜數據顯示,上榜營業部席位全天成交1.87億元,占當日總成交金額比例為43.51%。其中,買入金額為1.23億元,賣出金額為6388.34萬元,合計凈買入5936.45萬元。具體來看,機構買入6822.26萬元,賣出3022.79萬元,合計凈買入3799.47萬元。此外,國泰君安證券總部、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場所)分別買入2078.96萬元、1851.51萬元;賣出方面,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場所)、國泰君安證券總部分別賣出1639.02萬元、951.49萬元。
11月18日晚間,高瓴系股東剛剛宣布完成對良品鋪子的一輪減持,減持完成后,高瓴系股東合計持有良品鋪子的股份比例已低至5.56%。
據了解,在良品鋪子上市前,高瓴系資本總計以8.21億元參與了其B輪、C輪融資,合計共持有良品鋪子13%的股份。具體來看:2017年9月,珠海高瓴和香港高瓴分別以1.89億元和3.16億元的價格受讓了良品鋪子3.16%和5.26%的股權;2017年12月,寧波高瓴和珠海高瓴又分別以1.8億元和1.36億元的價格認購了良品鋪子的新增股本。
原始股解禁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高瓴系總共完成對良品鋪子的三輪減持。具體來看:
2021年8月28日,高瓴系完成減持1078萬股,占總股本2.69%,減持價格區間為33.07元至53.19元/股,合計套現4.56億元。
第一輪完成后不到兩個月,高瓴系再次對良品鋪子大額減持,至2022年4月9日共計減持591萬股,占總股本1.47%,減持價格區間為40元至40.81元/股,合計套現2.39億元。
2022年5月20日晚間,高瓴系又開啟第三輪大額減持。在第三輪減持中,高瓴系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7,821,956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95%,套現金額2.19億元。
三輪減持下來,高瓴系合計套現9.14億元,對良品鋪子的持股比例從13%降低至本輪減持時的5.56%。
針對高瓴系減持問題,良品鋪子在公司互動平臺表示:“高瓴資本基于自身資金需求,計劃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獲利,合乎投資邏輯,且規范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不存在分歧?!?/p>
高瓴系瘋狂減持良品鋪子的背后,除高瓴系自身資金需求外,休閑零食行業競爭激烈以及良品鋪子自身增收不增利,賺錢能力趨緩可能是關鍵所在。
據悉,2020年至今,良品鋪子營業收入增速明顯放緩,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速為6.61%。凈利潤方面的壓力更甚,良品鋪子的凈利潤從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始終呈現連續下滑趨勢,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8.84%至2.87億元。而且,從單季度盈利看,良品鋪子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仍然雙雙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共有門店3163 家,和2021年底的2974家相比凈增169家,對比前三季度新開562家門店的數字算出,前三季度關閉了近400家店鋪。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良品鋪子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是成本的不斷增長和費用投放增加。疫情影響下線下消費受抑制,良品鋪子加大了線上的營銷費用投放,同時原材料和運費漲價等因素都在推高成本,最終拖累了公司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瓴系股東在持續減持,但良品鋪子仍受到不少機構投資者的加倉。最新股東名單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博時成長和博時裕隆A新進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外資股東美林證券和摩根大通也新進成為第九大和第十大股東。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良品鋪子股價在2020年7月15日觸及86.77元最高價后便一路震蕩走弱,并在今年4月27日觸及21.53元的最低價。此后良品鋪子股價持續反彈,截至11月21日收盤,報36.60元每股,累計上漲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