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維商業(yè)空間設計時間:2024-03-08 13:20:49瀏覽:721次
一個擁有好動線的商業(yè)體一定是好逛的,不會迷路的,累的時候有休息區(qū),疲的時候有亮點等等;能清晰的分散顧客、讓不同需求的人更加清晰得到所需、使人愉悅、舒適的走遍商場的每個角落的動線,就是好動線。
1、香港大型購物中心的人流動線設置——多主力店原則
層層都有核心主力店,有的購物中心每層甚至有數(shù)個主力店。香港購物中心都是多層,最高有18層之多,通過多主力店布置,使購物中心的人流拉動力達到最強。如香港又一城、香港海港城等購物中心,某些層級一層甚至于有三家以上的主力店。
2、主力店設置于兩端,一般商戶設置于中部。
購物中心內部的人流動線規(guī)劃是購物中心規(guī)劃的靈魂。內部人流動線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引導人流經(jīng)過每一間店鋪,使每一間店鋪都擁有足夠多的人流,使每一平方米的室內空間都能為購物者創(chuàng)造愉悅的體驗,使每一間店鋪都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營業(yè)額。
購物中心的人流動線規(guī)劃與地塊形狀有關,與出入口的設置有關,與主力店的位置安排有關。
當?shù)貕K形狀為長條形時,香港購物中心的經(jīng)驗是將主力店設置于兩端,將一般承租商戶設置于中間的方式。
香港又一城的LG1層平面當中,其兩端分別是香港唱片旗艦店和AMC電影院,而一般的承租商戶則分布于中間。這樣在兩大主力店的拉動下,中間的一般承租戶就能享受更多的人流,實現(xiàn)資源互動,人流共享的目的。
3、將主力店設置于中間,一般商戶圍繞主力店分布。
全球購物中心的造型無處乎9種類型,分別是直線帶狀、“L型”、“U型”、集團型、“T”型、三角形、啞鈴型、四方型和垂直立體式。
主力店與一般承租戶的動線安排,其基本原則在于利用主力店與一般承租商戶的不同位置,吸引消費者在購物中心內做雙向流動,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消費效果。
香港比較常見的購物中心造型除了長條形的直線帶狀之外,“L型”和四方型的也比較常見,這兩種平面造型的購物中心,其基本的動線規(guī)劃就是將主力店布置在購物中心中間,而一般承租戶則圍繞著主力店呈發(fā)散狀分布。
香港購物中心的這種動線規(guī)劃原則的精髓在于:將主力店設置在中央地帶,就能形成一個平面的商業(yè)核心,同時積極利用這個核心作用的人流吸引作用,達到人流聚集、發(fā)散的效果,不僅促進了一般承租商戶的經(jīng)營,也促進了主力商家的經(jīng)營,使購物中心商業(yè)元素之間實現(xiàn)良好的整體互動。
4、設置多個地鐵出入口,全方位引導人流。
現(xiàn)代購物中心的建設有兩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易達性原則和聚集性原則,即要將購物中心建在集客能力最強,顧客最方便,最容易到達的地方。香港建于地鐵沿線的購物中心,最主要的人流來自于地鐵,如何方便人們乘坐地鐵,以及如何促使地鐵的人流在此形成聚集效應,是購物中心在設計的時候,就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
香港的眾多購物中心,在全方位引導人流方面,最成功的一種方式就是在購物中心內不止設置一個地鐵出入口,而是設置幾個地鐵出入口,如位于地鐵青衣站的青衣城就都設有兩個地鐵出入口。
多個地鐵出入口的設置,有利于促進購物中心的整體經(jīng)營。如青衣城在同一平面上設置兩個地鐵出入口,這樣的設計至少有兩大作用:第一、在地鐵到站后,有利于疏導人流。當人流過于擁擠時,則消費者購物頻率不高,多出入口的地鐵設計,有利于合理分散人流,提高購物機率。第二、不同平面,不同區(qū)域的地鐵出入口設計,方便了消費者乘坐地鐵及進出地鐵站的同時,還能引導人流購物,在一個購物中心造就了兩條地鐵大街,兩個地鐵同層,使更多街道上的商戶、更多平面上的商戶,能享受到地鐵所帶來的人流和商機。
5、將停車場進行多樓層設置,進行人流引導。
不把停車場只放在負一層,而是將停車場進行多樓層布置,其目的不僅是在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創(chuàng)造更多的停車位,而且停車場多樓層設置的結果更便于人流引導,使購物中心人流的進入途徑和分布更加合理。
6、將美食廣場安排在頂樓,形成吸引人流的磁極。
香港購物中心對美食的安排極為考究,會在一個面積較大的區(qū)域,形成一個專門的美食區(qū)。美食廣場位置的設定,各有不同,如青衣城安排在中庭地面,時代廣場、旺角新世紀等則安排在頂樓。
美食廣場具有“365天的市民餐桌”的特點,美食具有“經(jīng)常性”的特點,而且顧客在就餐前后,必定會在購物中心內行走,隨時都有可能購物。從這個角度來看,將美食廣場安排在購物中心的頂樓,是有必要的。
7、設置大型電視屏幕,形成人流集中的焦點效應。
現(xiàn)代購物中心大多在主入口處設置大型露天廣場,以達到吸引人流和聚集人流的效果。
香港購物中心眾多,為吸引人流,表達時尚,在購物中心內設置大型電視屏幕就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8、主題式外墻設計,讓建筑外部形成消費動力。
購物中心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材質,在香港和大陸都比較常見。香港購物中心的一個成功經(jīng)驗就是:如何通過對玻璃幕墻的運用,達到最佳的吸引人流的效果。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陸購物中心的玻璃幕墻在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建筑觀感之后,并沒有營造出濃郁的購物氣息。而香港購物中心卻充分利用了玻璃幕墻材質透明的特點,將濃郁的購物氣息充分展示出來,形成了一個良好外部形象設計,讓路人經(jīng)過此處,就產(chǎn)生了進入購物中心的愿望。
9、電影城入口設置于首層,出口設置于高層,引導人流往上走。
香港購物中心設有電影院非常普遍,其成功之處在于:購物中心不僅把電影院作為一種娛樂投資,更利用它對人流的良好拉動作用,形成購物中心內的又一條人流動線。
如又一城和太古廣場的電影院,就有意將電影院的入口設置在首層,而出口卻設置在較高的層次,這樣,顧客在一次看電影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條相對完整的人流動線,通過增加人的流動,增加購物中心商品的消費。
10、巨大、可愛的卡通公仔擺在交叉路口,將人流引向購物中心。
由于地鐵擁有多個出口,人流瞬間即分散。香港購物在如何吸引人流的技巧方面,創(chuàng)意很多,而且很富親和力。
11、自動扶梯口設置引導性廣告,吸引人流按照引導方向走。
在自動扶梯口擺放主力店廣告招牌以及在購物中心的中庭懸掛商戶的廣告招牌非常普遍。
12、設計盡可能多的街鋪以營造商業(yè)氣氛。
現(xiàn)代購物中心的商鋪以封閉式為主,如封閉式的商業(yè)街和錯落在商場各層的各式各樣的商鋪等。但開放式的傳統(tǒng)街鋪,直接面對消費人群,還是具有相當?shù)奈?,對營造街區(qū)商業(yè)氣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購物中心是不是要有開放式街鋪,以及開放式街鋪與封閉式街鋪共同存在的矛盾如何協(xié)調,是發(fā)展購物中心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由于香港人口密度大,商場周邊流動人口密集或靠近住宅區(qū),有一些購物中心,因地制宜地在沿街或沿住宅面設置了街鋪,并取得了成功。
13、頂樓設置特色化,讓顧客情不自禁往上走。
在頂樓設置美食廣場、大型電視屏幕、電影城、玩具反斗城、溜冰場、冒險樂園、兒童樂園等。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用途 轉載好文目的在于增進業(yè)界交流,若作者和原始出處不準確還望諒解修正,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小編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謝謝!